(資料圖片)
香港《南華早報》網站2月5日發表文章稱,全球化遠未消亡,由中國和數字經濟驅動的新全球化正在出現。作者為澳大利亞中國工商業委員會全國理事會前成員達里爾·格皮。
文章指出,全球化已經終結的觀點在一些經濟分析人士中日益流行。同樣流行的一種說法是,隨著供應鏈的近岸外包取代離岸外包,中國不再是全球化的參與者。
當然,貿易保護主義日益抬頭的美國似乎正在從全球化中抽身。美國的政策加速了全球化的消解,取而代之的是帶有貿易保護主義色彩的主權經濟。歸根結底,這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,因為這種做法讓經濟無法享受全球化帶來的好處,即以具有競爭力的價格提供可供選擇的眾多產品與服務。
中國全面回歸全球市場將對抗正困擾許多西方經濟體的通脹壓力。從許多方面來講,中國在新冠疫情之前輸出最多的就是通貨緊縮。
最明顯的是,西方經濟體依賴更廉價的中國商品和服務來抑制通脹。從計算機到家庭用品再到支撐經濟增長的設備,都體現了通貨緊縮帶來的影響。
文章認為,關于全球化終結的預測充其量只是西方市場狂妄自大的一個例證。事實上,千百年來,全球化一直以某種形式伴隨著我們。